公司新闻 分类
推进我省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发布日期:2024-06-04 浏览次数:

  

推进我省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农业生产作为人类改造自然最基础的活动,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发展生态农业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现实需要,是推进现化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我省是农业大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意义重大。

  1、工业污染,使耕地资源质量下降。工业“三废”造成的土壤污染呈蔓延趋势。如鄂州工业是以钢铁、建材、矿产等为主,因此废水、废气、废物、粉尘等污染较为严重,有相当部分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和粉尘的污染。另外,由于近年来沿海部分产业向内陆的转移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更为严重。据荆门市乡镇企业污染源调查,每年排放工业废气59.6亿立方米、废水642万吨、固体废物44.5万吨,分别占全市工业企业“三废”排放量的15%、12%、22.1%。严重污染村镇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有的一个小化工厂毁坏一座山林、污染一个村庄,一个小造纸厂污染一条河流,带来整个区域或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2、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抗生素等,不仅污染农产品,还导致耕地污染。一是依赖化肥提高产量,破坏土壤结构。按照国家限量标准,每亩农田施肥量不得超过280公斤,而我省大部分已超过该标准,如荆门市已达到了310公斤。加之施用比例不科学,致使氮磷钾含量比例失调,引起土质退化。二是过量使用化学农药,污染农产品,危及人畜安全。据调查,喷施的农药仅有10%-20%左右药剂附着在植物体上,其余40%-60%降落到地面,5%-30%的药剂漂游于空中。目前使用化学农药成了防病治虫的主要手段,由于有害病虫的抗药性增强,迫使人们加大农药用量,形成恶性循环。三是随着高产地膜技术的推广,大面积使用农用地膜,使之残留在土壤中长期不易分解,造成白色污染,影响土壤的透气性,破坏了耕作层。四是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质量明显下降。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水产养殖中密度大且不合理的饵料、渔药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特别是村庄前后的塘堰大多已经被污染,直接影响了村民的生活。

  3、农村废弃物处理滞后,卫生状况堪忧。农业废弃物包括种植业废弃物以及养殖业废弃物,主要是各类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据估算,一亩稻草的重量约1.5吨,一头猪在为期半年的养殖期内大约产污物2.1吨,目前50%以上稻草未被有效利用,30%以上的猪粪未被还田。特别是近几年畜牧养殖小区快速发展,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农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污染加剧。在广大农村更没有任何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农村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类污染源直接排放,农村的生活垃圾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不少垃圾堆积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

  1、加大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培育生态文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的宣传力度,采取措施,提高全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引导公众积极参与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活动。

  2、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农业的部门应当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负责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价,并定期将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同时向社会公布”。各级政府应当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支持农业主管部门尽快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监督监测网络,切实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3、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指导。要从全省的角度,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对划定的生态农业保护区域要坚决予以保护,不得有新污染源进入,不能在生产过程中有任何破坏。对计划在保护区域内建有污染的企业应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有潜在污染可能的区域,要通过生态修复等各种措施,对环境进行优化。出台有机肥使用、环境优化等生态直补政策,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促进各级政府全面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同时,明确工作责任,建立考核制度,促进年度建设计划较好实现。

  4、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扶持生态农业龙头企业,组建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科—农—工—贸一体化”等不同类型的产业化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制订和完善包括土壤环境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相关标准,实行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制度。通过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进行监测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相结合,禁止污染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

  5、大力实施农业工程技术,提高生态农业建设水平。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减轻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大力推行物理、化学、生物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模式;大力应用抗虫、抗病新品种。科学使用农膜,控制农膜用量。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直接还田农作物秸秆,或一部分经粉碎发酵,结合污水处理和规模养殖场的动物粪便处理,用于沼气生产,沼渣作肥料,基质再用于农业生产;另一部分秸秆经过处理加工,成为食用菌生产的袋料和动物饲料,还可利用其作为新材料、燃料。规模化养殖场和散养产生的畜禽粪便可作为肥料、加工饲料、生产沼气、脱水作育苗基质和发电转化成能源。

  6、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损害农业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或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以达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把生态环境资源作为资产来进行管理,利用经济手段保护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重建”的传统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