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分类
一座纯粹的生态农场建在武汉黄陂山丘中果蔬充满自然味发布日期:2024-06-13 浏览次数:

  农场是现代人的精神与物质双重食粮归宿处,从城市到乡村,再到某一座农场,看到的景致纯粹,生长的作物自然,尤其五谷杂粮,必然生机勃勃。像在湖北武汉黄陂区木兰大道横花线邱皮村附近,就有一座非常淡然的一心回乡生态农场,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它透露的是自然生态,是和谐的躬耕陇亩与返璞归真,让人十分向往。

  来到一心回乡,源自于小编的一次采风之行。从武汉城区出发,沿汉口岱黄高速到黄陂城区转盘,之后向北转到木兰大道,在李蔡线交汇处向西转到横花线,抵达刘家畈村向北走到乡道的尽头即是目的地。同时,小编在横花线路公交小巴,经停罗汉寺街刘家畈,从公交站台过去也不远。相对于横花线的平坦地势,邱皮村沿线都是崎岖的山路和丘陵,还有不少的山丘,遍布密集的树林和田地,有种阡陌交通的独立氛围。

  进到邱皮村,看到的是熟悉的乡道,民房与田野分列两侧。这是一座田园山水式的村落,和谐且安静,再顺着小路来到另一座毗邻的山丘,迈过去后,前面又出现了一大片凹陷的弧形地貌,那里便是一心回乡的农场基地。站在高处鸟瞰,基地的面积和规模不小,尤其是蔓延着山地面貌,植被和梯田分布,水渠、灌溉的小塘口,还有现代化农业标准的喷淋系统管子,扎根在田埂上,十分紧凑。技术员在田间忙碌,果蔬与五谷长势正好,绿油油的状态很是惹人关注。

  从山丘高处向下走,看到一片玉米地,面积有一个篮球场大。玉米长势正好,只不过它的生长环境有点意外,它不像普通农家耕耘的玉米地,田埂翻新、碎土浇灌、各种肥料铺垫,只露出一根根玉米桩子。这里的玉米地,更像是一处杂草“丛生”的荒地,既有玉米生长,又有很多小草,如果不是周边的小篱笆做界限,甚至分不清田埂的边缘在哪里。相对而言,玉米的生长密度也很高,玉米杆子相互交错,长出了不少玉米苞,有的还冲出了玉米须。

  相对而言,另外一旁的蔬菜田埂处,也有几排,只种植一种蔬菜,它的生长环境同样“恶劣”,在菜苗之间,零星分布了很多小草。要知道,在传统农业种植的概念里,除了五谷杂粮之主体,田埂上的其他植被统称为杂草,杂草需全部清除干净,不留一点痕迹,因为它们会与种植的作物争抢养分。所以在很多村舍里看到的菜圃、农田,生长的作物十分干净,并且农民会尽可能勤劳耕耘,浇灌养分,时刻关注作物的生长状态。

  可在一心回乡,至少在目之所及处的两排农作物和蔬菜,它们的生长模式却很自由,完全将之与其他植被共生。还别说,虽然作物与杂草长在一起,但两者并没有强弱,作物也可以长到正常的状态,杂草也没有被耗死,只是纯粹的一摊绿色,长在眼前,多少有点不习惯。看到有工作人员在管理作物,也只是适时修剪、浇水,没有耕耘的动作,他们看起来像是观光式的种植农作物。

  走过一心回乡的宣传牌,来到农场基地的另一边,这边是管理处,有一排建筑,较为醒目。从建筑布局看,农场的格局非常大,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对应的科研单位,貌似也给予了肯定。也就是说,这种耕耘的方式有一定科学基础,让人思想和眼界打开。坐在一心回乡基地农场边,吹着山风,空气里并没有其他田地边惯有的有机肥料异味,有的只是纯粹的植被清香,确实和观光游园一样,生态农场的名称名副其实。

  在一心回乡生态农场,小编同时看到了一座独立的讲堂,属于类似会堂形式的建筑。不时有工作人员出入,他们开启投影,打开灯光,走进去,俨然到了一处宣传室。看着一座座奖杯,一份份研究报告,还有展示的农场规划图,觉得这里不仅仅是农场,更是一处综合试验基地,是做研究与学问的地方,也是分享知识的基地,它的定位相当时尚开放,值得一游。(喵星人日志原创随笔文字,部分插图未及时标注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