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分类
北大荒集团北安分公司联手北安市开启农垦与地方的“双向奔赴”发布日期:2024-05-29 浏览次数:

  “农垦种地果然大不一样,咱们种了一辈子地,也没有这么高的产量,明年一定还得把地交给他们种。”

  仅过去一年,家住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安市赵光镇赵光村三屯的李春梅,态度发生了180度的改变。过去她们种大豆,一垧地(15亩)才收4500多斤,去年采用赵光农场有限公司农服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提供的全程托管社会化服务,一垧地的产量一下就达到6000斤。

  2021年起,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北安分公司与北安市携手,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农垦作为“国家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地方“种好地”“多打粮”,在更深领域和更大范围盘活资源、人才、资本等各类要素,在加速推进垦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履行农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

  乍一看,李春梅用的农机是90马力的“小四轮”,起的是65厘米宽的小垄,而农垦的团队用的都是几百马力的大农机,起的是1.1米宽的大垄。“有了大机械,农垦整地就是比我们强。我们村里打完除草剂,后期地里还是会长草,但是农垦作业完,地里就不长杂草。”李春梅说。

  以1.1米宽的大垄为例,与小垄相比,不仅土壤更加细碎,更有利于集水保墒,采用了北安分公司研发出的“分层定位定量施肥”技术,在苗带里侧和外侧不同深度施肥。此外,通过对整地的农机具进行升级改装,在离地35公分的地方形成一个鼠洞,以便储存水分。农垦科学夏管都是“三防四促”,农民种地往往只打一两遍药。

  在长期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中,北安分公司摸索出了一整套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北安模式”以“大农场统筹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为基础,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和农业生产科技体系,做到生产管理标准化、经营服务模式化。并通过全面开展技术服务和稳步推进土地托管,加速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

  北安分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迟宏伟说:“我们社会化服务是将‘北安模式’平移到地方,将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分层定位定量施肥等措施应用到垦地托管地块,将北大荒先进的种植模式、管理方式和监管措施等成功经验平移复制到乡镇村屯,从而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北安区域农服总经理吴殿勇介绍,“融合”是关键:“要把‘我’变成‘我们’,双方形成共识,共同发力,再寻求将社会化服务的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双方将党的建设作为融合的重要抓手。多年来,北安分公司与北安市围绕垦地党建引领,不断推动组织上“融入”、工作上“融合”、服务上“融通”,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度融合的垦地党建共建模式。

  2021年,北安分公司与北安市签订了《垦地合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框架协议》,率先成立黑龙江省首家北大荒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023年年初,双方在《协议》的基础上,全力构建“1+7”垦地高质量发展合作模式,成立了北安市委和分公司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推行阵地共建、民生共管、产业共育等“党建引领·五维一体”共建模式,创新实施“薪火传承”“先锋示范”“党群连心”三项工程等重点工作,将双方党组织的力量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做好垦地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带着农民干”,北安分公司和北安市开展的社会化服务,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农垦的人员、机械主要用来耕种自己的地,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地块,在地方要充分发挥现有农机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的作用,逐步培养一支职业农民队伍,农民的地要交给他们来服务,把社会化服务的“利润”也让给农民。

  2023年,在长水河农场的帮助下,二井镇打造了“一村两带七个示范方”,以及一批示范核心区,向农民展示了良田、良种、良法与良机深度融合的种植模式。示范核心区对标农场农业生产经营标准,托管地块大豆亩产473斤,超过历年平均水平120斤。

  二井镇宇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福贵已经尝到了甜头。2023年,长水河农场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村。当时,他已买好了氯化钾肥料,技术人员却告诉他,氯化钾在田里可能会产生氯气,影响大豆生长,应替换成硫酸钾。使用钼酸铵拌种,将根瘤菌喷淋在土壤里,而不是拌在种子里,能够有效提高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

  王福贵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下种地的成本可要增加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按照技术人员的指导去做了。到秋收时,采用新技术的地块,大豆、玉米平均亩产达到410斤、1600斤,小投入、大产出,让王福贵乐得合不拢嘴。

  2023年,北安分公司15个农业科技园区以品种更新、肥料施用、生长调控、栽培模式为重点,结合农业“三减”“六个替代”等要求,开展试验研究项目350项。自主研发的智能精量喷淋装置、中耕机开沟碎土装置等6项科研成果,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姚媛、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