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分类
手工种麦这个博士农场很特别发布日期:2024-05-30 浏览次数:

  

手工种麦这个博士农场很特别

  5月25日,祥麟博士农场负责人刘锐雪(右)正在穗行圃里查看“农大761”小麦的长势。 河北日报记者 李巍摄

  在保定市徐水区麒麟店村,一家由返乡创业青年创办的博士农场,带动徐水区1/6的麦田种起了优质麦。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这个小小农场来说,手中多了一粒北京专家培育的良种,前方开启的是一个广阔的京津大市场。

  5月24日,记者走进这家祥麟博士农场,眼前的1000多亩麦田里,麦穗已经开始泛黄,即将成熟。其中一块麦地,麦秆长得明显比旁边的更壮实。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

  原来,这块麦田里的每一行小麦,都是由一个麦穗上的40至50粒麦粒种下。这些麦粒,通过手工搓捻一个麦穗后获得,种植前会单独放到一个带标号的小纸袋中。在播种环节,也是靠人工一粒粒种下,单独成行。

  不是任何一个麦穗的籽粒,都能有这样特殊的待遇。“它们都是我们从原种田里挑选出来的穗大饱满的单株麦穗。”刘锐雪说。

  这样的特殊待遇,延续在小麦从种到收的全过程。刘锐雪说,穗行圃的麦苗在生长期间,会进行5至7次除杂。除杂,除掉的不仅是杂草,还有劣株、杂株和变异株。付出这些辛苦,都是为了让它们的下一代继续保持优良的特性。

  这一代号“农大761”的小麦良种,由中国农业大学培育而成。从2019年起,刘锐雪便开始关注这一品种,2021年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协议,取得该品种在河北的独家生产经营权。

  就在祥麟博士农场这1000多亩示范田里,刘锐雪与中国农业大学宿振起博士团队合作搞起了博士农场小麦品种选育项目。他们采用三圃田育种法对小麦优良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穗行圃只是第一步,去年单独一个麦穗的籽粒种下的单独一行,如今已扩张成100多穗。这100多穗的麦粒,会再种成株行圃,下一年就能种原种田,最终收获经过提纯复壮的小麦良种。

  去年11月,中国农业大学在徐水建立教授工作站和教学实践基地。博士专家会根据小麦苗情、墒情、病虫草情,分区分类提出管理意见,向农户发放“管理明白纸”。他们还通过微信建立了农场工作交流群,小麦有啥问题,农户直接把图片视频发群里,博士专家看到后就能立马解答。谁家小麦需要喷药、浇水,谁家小麦出现了病虫害,他们都会指导农户开展作业。

  “有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团队的技术支持,我有信心把这一良种繁育好、推广好,让百姓受益。”刘锐雪告诉记者,他们注册成立了河北武遂种业有限公司,去年秋天,在省内多地推广种植“农大761”小麦50多万亩。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种粮不能再靠老经验,还得用上新技术。今年,祥麟博士农场又引进了十几个小麦新品种,试种后择优推广。

  徐水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张瑜介绍,目前,徐水区52.99万亩基本农田中,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5.6万亩,增收潜力巨大。全区有农业企业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2400多家,渴望对接高端“智库”,寻求创新技术、优质资源支持。

  百姓有需求,政府牵红线。去年以来,徐水区相继组织新型农业组织、龙头企业与中国农大、北京农科院、河北农大等单位合作,建立博士农场6家、科研试验和成果转化基地2处,引进新技术、新品种30项。专家们根据农时,不定期深入田间,提供定制化服务,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牧养殖及设施农业发展方面的难题。

  5月23日,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来到祥麟博士农场,查看小麦长势,并详细商谈小麦收购事宜。

  就在上个月,4月26日,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与河北武遂种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武遂种业公司每年向古船食品公司保供优质小麦2万吨,5年内建成环京津雄优质小麦供应基地100万亩,实现年供应50万吨的能力,解决目前优质麦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北京古船食品有限公司,是北京一家集面粉和食品生产、研发、贸易、服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与武遂种业公司合作,自然是看中了“农大761”这一新品种的上好品质。

  刘锐雪说,“农大761”吸水率高,加工品质好。面粉和成面团后,不管是稳定时间,还是吸水率,都高于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优质麦和普通小麦品种,不仅适合制作面条、饺子皮等传统蒸煮食品,也能制作面包等烘烤加工食品。优质自然优价。目前,“农大761”小麦的售价,每公斤要高出普通小麦0.1元。

  “这个小麦新品种还具有突出的增产效果。”刘锐雪说,在多年多地大面积示范过程中,“农大761”表现抢眼,产量较目前的普通麦高8%至10%。2022年6月13日,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在山东省阳谷县对农户一般高产田块进行测产验收,“农大761”亩产高达811.06公斤,创国内中强筋麦产量新高。

  “‘农大761’同等种植条件下每亩增收370元以上。对于农民来说,这可是实打实的收益,大大激发了他们种粮的积极性。”刘锐雪说。

  张瑜介绍,他们正在着力构建“科研院校+育种基地+合作社(农户)+粮食企业”全产业链,加快良种推广,向农民提供育、播、管、售全程服务,以实现农业丰产、百姓增收。

  以土地做黑板,把作物当教材,“博士农场”正在成为农民身边的“农技课堂”。

  近年来,徐水区农业农村局大力推动专家下乡,通过培训千名高素质农民、培育农业产业“头雁”、举办农村人才沙龙等活动,选拔了152名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起大批农业领域经营管理领军人物。同时,为本地百余名“田秀才”“土专家”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让各类人才扎根沃野,扛起了乡村振兴的“金扁担”。

  这几年,在北京农业专家的帮助下,刘锐雪加强系统学习,如今也成了“农业通”。让她自豪的是,自己也被评为中级农艺师,农场还被省妇联命名为“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河北日报记者 李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