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分类
2022-11-06发布日期:2024-05-31 浏览次数:

  

2022-11-06

  “今年葡萄收成很好。”“剩下的不多,一周左右就可以卖完了!”暑假是葡萄采摘销售旺季,在江门市江海区、新会区、开平市等地的家庭农场,一些种植葡萄的农场主每天都在忙碌地工作。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其中,经营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普通种植户不同,农场主不仅要懂技术,更要懂市场和管理。近年来,香甜多汁的葡萄深受市场欢迎,价格不断走高,江门不少农场主瞄准机遇,纷纷投产、转产、扩产,并走出了自己的品牌之路,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超过130公顷。面对疫情和自然灾害的挑战,他们迎难而上,借助新媒体解决销路问题,不断延伸葡萄产业链,乐此不疲地经营着这份“甜蜜事业”。

  近日,前往江门一些种植葡萄的家庭农场调研的五邑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吴东武说,这些农场主既是懂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还是具有商业思维与市场意识的创业者,他们以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的方式经营家庭农场,根据市场需求种植葡萄等特色水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注重农商旅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不但带动了村民致富、共同富裕,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能人到乡村创业,使乡村特色产业更加兴旺,聚了财气,也带来人气。

  摘果、打包、送货,近来随着葡萄成熟上市,新会区睦洲镇南安村葡萄农场主吴金明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吴金明向记者介绍,他主要种植阳光玫瑰葡萄,这个品种往年售价很高,今年受疫情影响,价格下跌了10%,但每公斤仍可卖到50—70元。

  阳光玫瑰葡萄为欧美杂交品种,由日本选育而成,近几年才开始陆续引入我国,进行栽植试种和推广。2015年,吴金明从网上了解到阳光玫瑰这一新品种葡萄,考虑到南安村还没有人种植该品种葡萄,他立马意识到这是一个黄金机会,于是果断把农场里3300多平方米的无花果全部改种为阳光玫瑰葡萄,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转产初期,由于阳光玫瑰葡萄的价格高出巨峰等常见葡萄品种的好几倍,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消费得起,市场较为小众,亲友们都劝吴金明先

  小面积种植,“试水”市场。但吴金明仍然十分坚持,他认为物以稀为贵,“每个新品种都有一个红利期,越早进入享受红利的时间就越长,到了后期,随着越来越多人种植,价格也会越来越低。”吴金明说。

  由于阳光玫瑰葡萄是新引进的“洋品种”,江门本土没有相关的种植经验可供吴金明借鉴。为了学习种植技术,吴金明上网参考专家文章和网友经验,通过实践逐渐研究出一套适应本土环境的种植方法,每年亩产稳定在1000公斤左右。

  阳光玫瑰葡萄果肉甜脆多汁,还带有一股玫瑰香味,独特的风味让吴金明的农场成了南安村水果长廊中一处别致的风景,并乘势打响了自主品牌“明大叔”。依托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吴金明的农场以现场采摘为主,既保证了葡萄的新鲜度,还能让消费者体验到农家乐趣。与此同时,吴金明还紧跟潮流,玩起了短视频拍摄,在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平台等社交媒体上推广产品,为市区消费者提供现摘现送服务。

  诗意田园,让吴金明养成了一份阳光心态。近期持续了大半个月的阴雨天气,让不少种植户心里发愁,因为潮湿天气会导致即将成熟的葡萄受病菌入侵,变坏,而且阴天少光也会影响明年的花芽分化,减少收成。然而,吴金明对此却看得开:“关关难过,关关过。做农业本身就是‘看天吃饭’,虽然辛苦、赚钱少,但也是一份事业,我会坚持做下去。”

  “身边不少人务农致富,让我也萌生了要搞种植的念头。”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吸引了不少青年回到乡村创业,家住江海区礼乐街道的谭镇森就是其中的一员。

  2015年,在江门市区某农产品批发中心打工的谭镇森,看到蔬菜价格持续走高,自己也掌握了供应商的渠道资源,便计划辞去工作回乡做“新型农民”,自主创业。然而,礼乐作为江门重要的葡萄产区,大部分土地已被人承包种植葡萄,闲置土地少且分散。几番周转后,谭镇森来到了新会区睦洲镇南安村,他回忆说:“当时南安村重新整合土地资源,动员有意向承包的农场主种植水果,打造成片的水果示范区。我认为,抱团发展有利于打开产品销路,所以就马上响应了。”

  就这样,谭镇森机缘巧合地在南安村承包了一万多平方米土地,种起了巨峰葡萄。头一年,由于缺乏经验,谭镇森的农场收成惨淡。为了提高产量,谭镇森向礼乐同乡的葡萄种植户请教经验与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农场的产量逐渐提高至正常水平。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会种外,农场主还要会销,才能找到出路。“种好了顶多算丰产,卖了好价钱才叫丰收。”从外行到内行,谭镇森总结出一套适应市场的销售方案,“为了避免葡萄集中大量上市,压低价格,我们通过技术调整葡萄的成熟时间,分三批错峰上市,拉长采摘期。”

  与此同时,谭镇森还给农场起了一个新潮的名字——“朋友圈”,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推广。今年暑假,由于疫情影响,到农场采摘的游客少了很多,所幸的是,谭镇森借助新媒体渠道解决了销路问题,渡过了难关。其实,不光是疫情冲击,从事农业种植还要面临着很多自然风险。让谭镇森印象最深刻的是2017年和2018年,台风“天鸽”“山竹”来袭后,他投入了数万元才修复好农场。经过几番挫折,如今面对各类问题,谭镇森显得更加从容淡定,并调侃道:“几乎每年都要接受一次‘大考’,太顺利反而不习惯了。”

  在农场的入口,记者留意到有一座两层楼高的砖房,而一般的农场为节省成本都建板房。谭镇森解释道,为方便打理农场,他们一家七口都住在农场里,所以房子建得比较牢固。在记者看来,与其说是种葡萄创业,倒不如说谭镇森在为家人们创造一方“桃花源”,让他们生活安稳。

  据悉,近年来谭振森累计投入了六七十万元,不断升级农场。目前农场的收入让谭镇森一家的生活逐步实现了小康,还带动了南安村一些村民就业、增收。“搞种植很艰苦,赚钱少、压力大,但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也要迎难而上。”谭镇森说。

  浪漫红颜、阳光玫瑰、醉金香、黑提……在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有一个生态农场,里面种有十几个品种的葡萄,一年四季都有葡萄成熟上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采摘。

  这个生态农场名为慧园生态农场,而经营这个农场的是河北沧州人苏爱军。苏爱军原本是一名乡村教师,辞职后在北京、深圳等地打过工,后来到了开平市区做教辅生意。2014年,苏爱军被强亚村丰富的旅游资源所吸引,投入过百万元在当地打造了超10万平方米的生态休闲观光农场,并成立了开平市耕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为了配合强亚村发展乡村旅游,苏爱军在农场里种植了草莓、香瓜、西瓜、柠檬、木瓜、葡萄等多个品种的水果,确保每个季节出产两种以上水果供游客采摘。“农场靠近开平碉楼景区,节假日吸引了许多自驾游游客前来游玩采摘,高峰时期,一天可以接待上百名游客。”苏爱军说。

  众多水果品种中,要数葡萄最受市场和游客欢迎。2017年,苏爱军加大了葡萄种植面积,建设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葡萄园,并和辽宁省农科院合作,精选抗涝、耐热的葡萄品种。通过大棚技术,该农场实现了葡萄全年都可采摘,这一大亮点成功为农场引来了游客,并实现了增收。目前,该农场葡萄年产量高达300吨。

  除了做水果鲜食外,苏爱军还不断探索延伸葡萄产业链,满足游客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在农场内,记者看见了一些木质酒桶,苏爱军介绍,这些都是农场自制的葡萄酒。首先人工把黑提捏碎出汁,让葡萄汁与葡萄表皮的天然酵母接触,经过3个月的低温发酵后,再把葡萄酒装进木桶中进行二次发酵。“3公斤的黑提大概能产出1.5公斤的葡萄酒,全部都是真材实料。”苏爱军说。

  去年受疫情影响以来,随着游客减少,水果采摘方面的生意普遍受到了影响,苏爱军也坦言说:“往年农场日均营业额为1.7万元左右,如今锐减至1000多元,节假日会好一点。疫情冲击很大,必须要找新的出路。”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苏爱军打算与专业酒厂合作,标准化、批量生产葡萄酒并推向市场。此外,他还计划拓展批发和线上销售渠道,实现“多条腿走路”。“今年从疏果环节便开始提前布局,按照网销标准,一串0.5公斤左右的重量去修剪果粒。”苏爱军充满信心地说,通过转型发展,今年农场将继续实现盈利。

  8月下旬,葡萄集中上市进入“尾声”,但记者在农场看到的仍然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人们除草、抹芽、剪枝,准备着下一季葡萄的上市。据悉,目前农场除了有6名专职技术人员外,还聘请了周边10多名村民兼职打理农场。谈及农场未来的发展,苏爱军带着憧憬地说:“继续通过建立‘农场+采摘游’模式,打造本地水果品牌,助力强亚村乡村振兴,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经营农场需“看天吃饭”,一直都不是一门简单的生意,农场主们既要有过硬的技术,也要有锐利的眼光,准确洞悉市场动向,及时转产、扩产,调整农场发展方向,抓住消费机遇。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网络直播带货更成了基本技能,每位农场主都是具有潜力的网红“农业达人”。

  当然,农场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与帮助。江门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农场主创业,提供补贴或信贷资金,比如信贷支持农场建设避雨棚,以更好地应对雨水天气和自然灾害;新会区睦洲镇南安村村委会把握土地确权的机遇,因地制宜,通过“农业+旅游”的特色发展模式,逐步将南安村打造成休闲体验、水果采摘、生态旅游的现代休闲田园综合体,并注册“南安”水果区域商标,为村内16位农场主抱团发展创造了平台。每到葡萄上市的季节,该村还举办水果节,为农场引流。今年在疫情影响下,该村没有如期举办水果节,但请来了网红主播帮农场推广宣传,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难题。

  农业强,农村才会美。各方支持提振了农场主的经营信心。记者在采访时,不少农场主都点赞了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为他们办了实事、解了难题。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经营农场的这份“甜蜜事业”,让农场主们越来越有奔头,越来越有成就感。